私下转让经济适用房引纠纷

 

【案情简介】

2012年9月25日,李某与王某签订了《经济适用房买卖合同》一份,约定王某将自己在的经济适用房E区范围内部分住房的购买权转让给李某,李某一次性向王某支付人民币8万元整,作为购买经济适用房名额转让的补偿费。李某向王某支付了房号转让金8万元。此后,李某又向联系人邢某支付了转让金3万元。邢某向原告出具了内容为:“今收到李某购买经济适用房转让费3万元,大写:叁万元整”的收据一张。李某在与王某签订《经济适用房买卖合同》前未经过有关部门的购房资格审查,后李某拿着转让的房号去购买房子时遭拒。李某现诉至法院要求确认其与王某签订的《经济适用房买卖合同》无效,并要求王某、邢某返还房号转让金。

【法律问题】

经济适用房购买名额转让是否合法?

【齐信说法】

发展经济适用住房是为了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我国国情的住房供应体系,加快住房建设,促使住宅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满足中低收入家庭日益增长的住房需求。经济适用住房的用地实行行政划拨的方式,享受政府的扶持政策,以微利价格向中低收入家庭出售。中低收入家庭购买新建的经济适用住房实行申请,审批制度。在我国,经济适用住房的购买有严格的条件限制,购买人必须符合相关的条件并且在购买房屋后的一定的年限内不得出售。随着经济适用住房制度的不断完善,这些条件还将更加严格。

本案中,不仅李某尚未取得相应的购房资格,且转让者王某也尚未实际取得确定的房屋。王某将购房权私自转让给没有购房资格的李某的行为已经违反了我国关于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相关规定,客观上也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妨碍了其他符合购房条件人的购买权。依据《合同法》第52条第5款的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无效。

本案中李某与王某之间所签订的《经济适用房买卖合同》违反了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且损害了社会公共的利益,故应被认定为无效合同,根据《合同法》第58条的规定,“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因此,本案中李某有权要求王某和邢某返还其转让金。

文件提供:陕西齐信律师事务所  网址:www.qixinlawfirm.com;电邮:admin@qixinlawfirm.com;QQ:4008001240;电话:029-89391240,400-800-1240。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7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