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加大惩处力度,让组织、领导者承担的责任远大于收益,从根源上遏制传销行为
只要每天走够4000步,每月就至少能赚200元,且上不封顶。近日,趣步App涉嫌传销、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等违法行为,其开发商被正式立案调查,引起广泛关注。除此之外,多个购物消费、新闻阅读类App也以“赚钱”为噱头吸引用户,逐渐走上疑似“拉人入伙”就能获得回报的传销模式,可能触碰法律红线。
这些涉嫌传销的App为何能吸引到庞大的用户量?它们都有哪些特征?普通用户如何辨别?参与其中的用户是否可能担责?记者采访了相关领域专家,对这些问题进行解读。
手机App以赚钱为噱头吸引用户
在日前被立案调查的趣步App中,用户通过走路记录步数可以获得名为“趣步糖果”的奖励。“糖果”相当于App中的“硬通货”,用户必须通过“拉人头”来提高自己的活跃度,以获取更多“糖果”,兑换更多的钱。上级用户用高额收益诱惑“下线”接盘,“下线”再继续拉人入伙,吸引前赴后继的接盘者……
无独有偶,今年3月,花生日记App因涉嫌传销违法行为被开出7456万元的天价罚单。花生日记是一款打着“赚钱神器”名号的导购类App,用户缴纳99元升级费后会成为超级会员,可享受购物优惠券,还可以从“下线”的消费金额中提取佣金。
“这种以赚钱为噱头吸引用户的手机App都属于庞氏骗局(对金融领域投资诈骗的称呼)。”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亚太网络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刘德良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传销的本质是经营者没有提供实质性的商品或服务,而是通过发展上下层级形成分配提成的关系,从中牟取非法利益。目前,号称以各种方式赚钱的手机App本质上是通过“拉人头”形成上下层级关系,下级人员缴纳入门费、会费等各种费用付给上级人员,这种情况属于传销行为。
“上述的赚钱类App卖的不是商品,而是‘噱头’,是一种虚拟商品,并非一般经营者售卖的实物、服务、体验类的商品。”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解释说。
如何判断App是否涉嫌传销?
除了走路、购物等,还有一些“看新闻能赚钱”“随时提现不受限”等新闻类App也以赚钱为噱头进入了用户的视野。有的App还以各种高额奖励来鼓励用户发展“下线”,吸引更多使用者。
那么,如何判断赚钱类App是否涉嫌传销行为呢?
刘德良认为,涉嫌传销的App具有以下三方面的特征:首先,要看是否形成上下层级的关系,是否有发展人员的行为;第二,要看利益分配关系,上级人员的收益是否以下级人员缴纳的各种费用为依据;第三,是否有真实的商品或服务进行销售或经营。此外,洪涛认为,公司的利润是否主要来源于会费或该产品的使用费,也是判断是否为传销的依据。
“一旦会员成为传销人员,并且有相应‘拉人头’的行为,就可能涉嫌传销,会员会转化成为传销的共犯,在无意识中触犯法律。”洪涛提醒道,根据《禁止传销条例》规定,介绍、诱骗、胁迫他人参加传销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非法财物,没收违法所得,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参加传销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可以处2000元以下的罚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