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性侵未成年人案件频发 少年司法离儿童利益最大化有多远

近日,检察机关将建立全国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信息库的消息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九检察厅厅长史卫忠介绍说,涉及未成年人相关行业入职查询和从业限制制度也在推动形成中。

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始终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江西、上海、内蒙古等地先后曝出的教师和上市公司老板猥亵儿童案,触碰道德底线。如何有效预防类似案件发生?如何在案件处理过程中更好地保护受害儿童的合法权益? 

法院历来对性侵害儿童犯罪坚持零容忍立场,决不姑息

奸淫幼女、猥亵儿童等性侵害儿童犯罪目前仍处于多发态势。有观点认为,当前对猥亵儿童犯罪的处罚较轻,不足以震慑犯罪。针对这种说法,最高法刑一庭负责人反驳说:“性侵害儿童犯罪严重损害儿童身心健康,严重违背社会伦理道德,法院对此类犯罪历来坚持零容忍立场,对犯罪性质、情节极其恶劣,后果极其严重的,坚决依法判处死刑,决不姑息。”

证据是定罪处罚的关键。“通过研究发现,针对未成年人的性侵害案件有个别判处刑罚偏轻,主要是未成年被害人证言证据反复,不好把握认定。”最高法少年法庭指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江继海说。2013年,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司法部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依法惩治性侵未成年人犯罪的意见》,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和改善了我国预防和处理未成年人性侵害案件的措施,但从司法实践来看,当前在立法和实践中依然面临很多严峻问题。比如,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预防和发现机制还比较薄弱。

办案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  易导致二次伤害,有必要推进

性侵害儿童案件往往具有熟人作案、持续时间长、方式隐蔽、受害人年幼等特点。尤其在熟人作案的情况下,被害人往往被诱骗、恐吓,不敢告诉父母,不敢报警,也没有足够的意识和能力获取、保留证据,常常面临证据灭失的困境。

对于遭受性侵害的儿童来说,身体上的创伤或许可以治愈,但心理阴影可能伴随终生。佟丽华认为,如果基层司法人员保护未成年人的专业化程度不高,很容易导致二次伤害等新问题发生。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未成年人审判庭)副庭长秦硕建议,应重视首次供述或者首次陈述的重要性。有必要推进“一站式”取证,也就是在及时处理伤情的同时,公、检、法、民政、医疗等机构在第一次对被害人取证过程中,使其完整地回忆复述事件。

《关于依法惩治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意见》第13条明确提出:办案人员到未成年被害人及其亲属、未成年证人所在学校、单位、居住地调查取证的,应当避免驾驶警车、穿着制服或者采取其他可能暴露被害人身份、影响被害人名誉、隐私的方式。

全国律师协会自2003年起设立未成年人保护专业委员会,如今,全国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律师协会设有未成年人专业保护委员会,9000多名律师加入中国律师保护未成年人志愿律师协作网络。办理涉及未成年人案件过程中,还涉及对被害人合法权益衡平保护问题。江继海提示说,为了遵循公平原则,性侵害未成年人案件中明确要求,未成年被害人、证人实行出庭保护制度。

统筹社会资源,实现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全面化、一体化

最高法刑一庭负责人介绍说,从我国司法实践和国际社会的经验来看,治理性侵儿童犯罪,要秉持打击与预防并重的原则,将行政、司法、家庭、学校、社会资源统筹协调起来,形成打击和预防犯罪的合力。

近年来,一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呼吁建立儿童性侵强制报告制度,建立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者信息数据库并公开其信息,部分地区也在进行试点探索。但因涉及对公民基本权利的限制,目前对不报告的法律责任后果不明确,对公开性侵前科劣迹人员的标准、范围、程序不明确,且公开信息制度只有与对此类人员的特殊矫治、管控措施协调配合,才能更好地发挥应有的预防作用,而相关上位法律依据均付之阙如,亟需立法作出明确规定,补足社会治理短板,构建对未成年人更安全、更有力的社会保护网络。

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任贤良在近日召开的2019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研讨会上透露,我国相关管理部门和立法机关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问题非常关注,正在抓紧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积极推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制定起草工作。

文件提供:陕西齐信律师事务所  网址:www.qixinlawfirm.com;电邮:admin@qixinlawfirm.comQQ4008001240;电话:029-88381089400-800-1240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7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