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动辄“细思极恐”!华大基因诉自媒体侵权案判决引关注

近日,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人民法院一审认定,此文侵犯相关企业名誉权。

此案宣判后,再次引发舆论对自媒体文章侵权现象的讨论。有业内人士认为,真正让网友“细思极恐”的是,在自媒体依然呈现大发展趋势的当下,其侵权行为已然成为网络空间挥之不去的阴影。

侵权行为屡屡发生  监管体系尚未形成

201810,国内权威媒体报道称,中国研究人员领导的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对超过14万名中国孕妇的部分基因组样本进行了测序和分析,有助于揭示基因与生育的联系,以及了解中国人口基因结构。

其后不久,某微信公众号经营者通过其公众号及微博发布“细思极恐”一文,后又发布文章《华大基因,我不是谣言自媒体》(以下简称“华大基因”一文)

对此,深圳华大基因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称,其并未将14万基因数据泄露至任何境外机构;华大科技公司受科技部行政处罚一事发生在2015,且已整改完毕,而被告发表的文章混淆相关事实,误导公众产生错误认识,即原告因泄露14万基因数据而遭到科技部处罚;公众受被告误导后,在文末评论区的留言也系被告侵犯两原告的名誉权。因认为这篇文章侵犯其名誉权,遂将某微信公众号经营者诉至法院。

一审法院审理认为,“细思极恐”一文的标题及部分文章内容及相关文章“华大基因”一文部分内容有误导公众,认为两原告将基因检测数据非法泄露到国外的情况,被告将其发布在互联网上,使得两原告的社会评价在一定程度上被降低,名誉在一定程度上遭到侵害,应当认定被告发表的“细思极恐”一文及“华大基因”一文构成了对两原告名誉的侵权。

近年来,自媒体侵权的案例不时见诸报端。其中,较受关注的一起便是知名企业家王健林诉某自媒体侵权的诉讼。最终,法院认定被告侵犯了原告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判令被告向原告致歉,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公证费。

中国传媒大学政法学院法律系副主任郑宁认为,这是一起比较典型的自媒体侵权案例。在这起案件中,涉案自媒体不仅侵害相关人的名誉权,还侵害了姓名权、肖像权。“此外,自媒体侵权还可能涉及隐私权、著作权等。”

利益驱使追逐热点  唯流量论甚嚣尘上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自媒体侵权现象屡屡发生?

郑宁认为,自媒体侵权现象之所以高发,主要有三个原因:自媒体多以盈利为目的,在流量经济时代,侵权是一种成本较低且又能吸引眼球,带来经济效益的方式;一些自媒体法律意识淡薄,对他人的人格权、知识产权缺乏必要的尊重;侵权赔偿数额相对较低,导致维权成本高、收益低。

另外一类则属于以流量换取收益的自媒体账户,这类账户需要爆点、话题来增长浏览量,因此往往主观上存在故意,通过复制、转载一些热门文章,或者发布热门图片等吸引流量,更有甚者,通过一些恶搞经典来制造噱头,这类侵权基本上可以认定为被利益驱使。

查阅资料发现,针对科技领域的专业性传播这一问题,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就明确指出,宣传报道科研进展和科技成就要向相关机构和人员进行核实,听取专家意见,杜绝盲目夸大或者恶意贬低,反对“标题党”。

引导规范迫在眉睫  侵权成本亟待提高

不管是无心之失还是恶意为之,对自媒体进行引导、规范已经迫在眉睫。

郑宁认为,面对日益严重的侵权问题,国家将陆续出台举措进行监管。如国家版权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共同启动打击网络侵权盗版“剑网2018”“剑网2019”等专项行动。

“针对洗稿、抄袭等网络侵权行为,内容平台也开始了各种积极尝试。腾讯旗下重要的一站式内容创作运营平台企鹅号,就结合自身优势率先为行业带来很多可借鉴的案例。比如,通过发布报告《创作者生存指南之维权篇》,找出行业维权的核心痛点,以及呼吁行业共同维护版权。”郑宁说,具体而言,对自媒体的规制应当从以下几点考虑: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预防和惩治侵权;提高侵权成本,从司法角度加大侵权赔偿力度;加强行业协会自律。

文件提供:陕西齐信律师事务所  网址:www.qixinlawfirm.com;电邮:admin@qixinlawfirm.comQQ4008001240;电话:029-88381089400-800-1240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717号